群龙无首的客队,用低调扎实的方式,在这个多事之秋里抢得一场关键胜利;而主队由于自己的浮躁和松懈功亏一篑,不能够始终如一地贯彻良好的表现,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【放低姿态,克敌至上】
曼联阵中可利用的优质资源颇多,但是索尔斯克亚终其执教生涯的三年,也未能觅得最优解。上周末惨败沃特福德,暴露了他在战略心态、资源整合等全方面的短板,最终导致下课。
再度临危受命,一上来还是赶赴客场挑战强敌黄色潜水艇,卡里克的思路与前任相比更加低调务实,以限制对手为主,并没有因为纸面上的优势而轻敌冒进。上一场比赛表现出色的范德贝克获得了首发机会,而索肖时代几乎透明的马夏尔则有些出人意料地得到了信任。
范德贝克突前的4-4-2防守站位
坦率地讲,红魔在上半场的表现并不出彩,但是这套工兵为主的首发踢得很踏实。防守时,两边马夏尔和桑乔深度落位为边前卫,范德贝克时不时地前顶,和C罗一同骚扰黄潜的后场控球,整体呈现出4-4-2的防守站位。首回合,曼联领略到了丹朱马的爆破威力,于是他们在本场比赛中十分注重边路的围剿,再加上右边后卫从达洛特换成了万-比萨卡,他们整场比赛没有让荷兰国脚获得太多一对一的突破机会。
桑乔深度回防,边路2v1,丹朱马只能回传
【痼疾未除,又添新患】
埃梅里本场排出的首发虽然并不陌生,但依然令人迷惑:他继续使用无锋阵,与客战瓦伦西亚相似,丹朱马和耶雷米-皮诺分居两翼,莫伊-戈麦斯出现在前场中路;不同的是将特里格罗斯位置前提,与莫伊-戈麦斯搭档。
但是这套4-2-2-2的战术体系实际呈现的效果很怪异:在进攻时,丹朱马和耶雷米-皮诺拉得很靠边,而莫伊-戈麦斯和小特两人并未出现在阵型顶端,反而是和对方的前卫线差不多平齐,整体阵型在前场中路的影响力不足,黄潜又犯了攻坚乏力的老毛病。
黄潜缺乏真正的前锋,曼联中后卫压力骤减
不过稍微有利的一点是,曼联本场比赛的中后场站位也不是特别严密,因此,黄潜除了斜长传打边路和抓反击之外,通过耐心的前场渗透也拿到了一些射门良机。虽然两个“伪前锋”莫伊-戈麦斯和小特均不以射术见长,但是他们几脚有威胁的射门没能得分,还是要拜西班牙国门德赫亚所赐。“鸭爸爸”神勇的状态,是客队能够一直紧咬局势的关键。
曼联中场站位稍有松懈,保-托雷斯敏锐抓住空间,莫伊-戈麦斯接球转身中路突进
但是在比赛的收官阶段,一向沉稳老练的黄潜突然沉不住气了。鲁利后场出球失误,整场比赛都被死死盯防的卡普埃没能控制住皮球,曼联前场抢断后由C罗完成致命一击。至此,本场比赛的胜利天平彻底地倒向红魔。
事实上,这已经不是本赛季第一次在后场出球环节出现低级失误了,而鲁利短传球不精的隐患也在这一刻终于爆发。杰拉德-莫雷诺不在时前场缺乏稳定的得分手段,后场又因为玩火而痛失好局,可谓是“旧伤未愈,又添新愁”。
【后发致胜,道阻且长】
那么黄潜最后时刻的松懈,真的仅仅因为他们自己做得不够好吗?当然不是。第67分钟,客队的两个关键调整成为了本场比赛的胜负手:拉什福德换下马夏尔,后者边路防守的使命已经完成,而急需前者的盘带来串联中前场;B费换下范德贝克,增加中场传球的创造力。曼联在前面70分钟,通过纪律较为严明的站位防守和适度的逼抢,消耗了对手大部分的体能,然后再用两个换人将体能优势兑现为场上局面的优势。这再一次印证了本文开头的观点:现阶段的曼联不缺乏有能力的球员,而是缺乏将他们整合起来的教练,而这也正是索尔斯克亚黯然下课的原因。
曼联反击,B费摆脱两人防守后尝试连线桑乔。事实证明,B费传威胁球的能力依然值得重视,而桑乔的发挥依赖于空间
曼联获胜,欧冠锁定小组第一,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的小小胜利,摆在他们前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;黄潜失利,欧冠最后一轮小组赛还需死磕亚特兰大,他们同样道阻且长:状态起伏不定、前场得分效率偏低、中后场缺乏可靠的轮换,以及一个全新的课题:首选门将,还应该是鲁利吗?